带着自闭症孩子去看了《寻梦环游记》他问我,亡灵世界真的存在吗,该怎样跟孩子解释呢
我是谁,从何来,去向哪。这些关于生命的问题,总有一天,孩子会向我们问起。
虽然我们理解的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在智力发育上要比同龄人迟钝,但也有少数自闭症孩子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。《寻梦环游记》唤醒了他对死亡的认知,也是相当于开启了一堂死亡教育课程吧。
《寻梦环游记》看哭了不少成年人,眼泪汇聚成了“自来水”,让电影的口碑达到了顶峰。在电影中,米格因为拿到死去的歌神的吉他,意外地穿越到阴间。在阴间,他见到了死去的亲人,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死亡,也懂得了珍惜亲人。
如何跟孩子描述死亡,亦铭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。
在《生命的旅行》一文中,亦铭把我们的人生比作一场旅行。降生人世,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列车。我们以为,我们最先见到的两个人——我们的父母,会在人生的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。很遗憾,事实并非如此。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,留下我们,孤独无助。他们的爱,他们的情,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,再也无从寻找。
作为家长,要告诉宝宝死亡并不可怕,只是一种形式的离别,他们只是去了一个世界,在那里生活下来。虽然他们离开了我们,但他们留给我们的爱、我们的情仍然温暖着我们,只要我们永远记得他们,他们就永远不会消失。在活着的时候,更要珍惜他们,这样才会不留遗憾。
就像电影里表达的那样,再没有人记得的时候,才是真的死了。
谢邀。正准备周末带孩子去看这场电影,没身临其境去体验,无法讲述自己的感受,但看影评,对大家的触动很大。我想孩子能坚持看完,并提出自己的疑惑,说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力都不错。
先讲一个故事吧,认识一位自闭症孩子,他的情况也不错,自己上学、回老家、出去玩都可以,但是他的认知就是很相信父母、老人、以及身边人说的话。一次,孩子看了我的微信,问我:阿姨你会做蛋糕。我谦虚的回答,正在学习中。孩子立马回复:我还以为你会呢?这说明孩子们的世界比较直观,不会想其他原因。他也经常把父母告诉他的道理讲给我们听,孩子坚信不移的自我激励并鼓励他人。
因为孩子们认知的刻板与真诚。所以面对这个问题,我会这样给孩子讲:
亡灵世界是我们对逝去亲人的美好祝愿,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。当他们完成了一生的任务后,就会离开我们,离开现在这个世界,这个过程就叫死。因为亲人活着的时候,我们彼此相爱,当他们离开我们时,我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也能很幸福,这叫信念。他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,在我们想象之中,我们是看不到的。他们教给我们的道理,依然记在我们大脑中。这就像,我们每天都鼓励自己做什么要进步一点,但是那画面用眼睛不能看到,但在我们头脑里可以想像那个画面。
因为自闭症孩子认知的特殊性,我们既要正向告诉他,又不能太过直接。以上属个人观点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图片来自网络心理学上的自闭症,是完全拒绝与他人交流的,连眼神的交流都不会有。
所以孩子如果能看电影,还能问起这样的话题,父母是不是最应该先把标签拿下,可能只是孩子在沟通方面、回应方面比一般孩子弱一点。贴标签最大的坏处是负面的心理暗示,大人会不知不觉按照自闭症去养育这个孩子,但事实上它极大可能不是。
孩子问起死亡相关的话题,最好的方法是问多少答多少,不回避不深入。看完电影问的亡灵世界,可以顺着电影回应有,我们对去世亲人的思念,让他们活在我们心里,活在亡灵世界里。
父母心法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深知家庭养育的核心是人格养育,关注《父母心法》知人才能育人
孩子这样问是很现实 的,这个问题对孩子认知世界很重要,如果家长不能回答,就抱歉的告诉孩子等他长大了读书了自然就知道 了。如果孩子小,回答不好有可能造成恐惧,成长的阴影,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生老病死本来是人类的自然法则,没有什么可怕的。问题是我们要知道,父母偶然让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,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感恩这个世界,或者为这个世界留下更加的美好。
孩子信则存在,不信则不存在,孩子的世界有圣诞老人,有牙仙子,有精灵,你会告诉他并没有吗?保持孩子童心,大了自然会明白,这部电影给孩子很好的解释了死亡的含义,也许我们逝去的亲人真的会以这种方式存在着,陪伴着我们,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,不是么?